沿洄安得住

沿洄安得住

读音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韵脚:去十遇
拼音: yán2āndé|děi|dezhù

【洄】《唐韻》戸恢切《集韻》《韻會》胡隈切《正韻》胡瑰切,音回。《說文》洄也。《爾雅·釋水》逆流而上曰泝洄。《詩·秦風》溯洄從之。又水流貌。《後漢·王景傳》立一水門,令更相洄注。又湖名,在襄陽。《水經注》蔡州大岸西,有洄湖。又通。《爾雅·釋訓》洄洄,惛也。《註》洄本作,音韋。又《集韻》胡對切,音潰。洄湜,水淸也。漢典考證:〔《爾雅·釋訓》洄洄,惛也。《註》洄本作。〕 謹照原文本作改或作。 考證:〔《爾雅·釋訓》洄洄,惛也。《註》洄本作。〕 謹照原文本作改或作。

【安】《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寒切,案平聲。《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廣韻》徐也,止也。《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註》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註》謂止於至善也。又寧也,定也。《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又危之對也。《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又佚樂也。《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又何也。《禮·檀弓》吾將安仰。《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又與焉同。《正字通》安之於

【得】〔古文〕《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又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又貪也。《論語》戒之在得。又《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又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又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