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4-03-21 周四 14:36

鳞次栉比是什么意思

知识分类:文化教育 | 2024-03-21 周四 14:36

鳞次栉比,汉语成语,读音为lín cì zhì bǐ,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出自《诗经·周颂·良耜》。

鳞次栉比的造句

1. 漫山遍野的树,像绵延不绝的绿色画卷,像鳞次栉比的天然屏障,像严阵以待的戍边将士。

2. 随着京张铁路的修建,张家口日渐兴盛,茶园、澡堂、饭馆、绸缎庄、药铺、糕点铺、肉铺、金店鳞次栉比,商贾云集、买卖兴旺。

3. 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楼、当铺,作坊等等。

4. 满城金翠耀目,罗绮飘香;酒楼饭店、商号店铺鳞次栉比;调弦弄管于茶坊酒肆,宝马驰骋于御路天街,挥金如土,竞相奢侈,给东京市容带来豪奢的富饶气象。

5. 站在高楼上遥遥远眺,只见远处的建筑物鳞次栉比,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上车辆穿梭,行人往来不断。

6. 窄窄的青石板路,一顺儿的粉墙黛瓦、花格木窗,连同展示着众多绍兴土特产的名家名店,鳞次栉比,热闹非凡,这里成为了绍兴最具有明清特色的商业步行街。

7. 喧嚣的市声,沸腾的生活,鳞次栉比的楼房,用暧昧的言词叩击着受惊的心弦。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什么意思(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什么意思典故)

知识分类:文化教育 | 2024-03-21 周四 15:39

人心不足蛇吞象是形容一个人的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做出蛇去吞象的那种不可思议的事情,指人如果太贪婪,就容易被自己的欲望所害。

出自《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人心不足蛇吞象”作为劝世名言,各地流传的版本不尽相同,但劝人知足常乐和某种意义上守本分的宗旨是一致的,其蕴含的哲理教育启迪了历史一代又一代人,对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意识的正确引导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能自律和自我节欲,不干损人利己、伤天害理的事或得寸进尺、自取其咎和败道,比求神拜佛保佑自己贪污腐败、杀人越货不发案在实效上是无以伦比的。

“人心不足蛇吞象”凝聚的丰富文化内涵,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百花丛中的亮丽一朵,成为我们相互劝说和自我鞭策,做人处世谋事的法宝之一。

俗语的来历

鳞次栉比是什么意思(憧憬是什么意思)

知识分类:文化教育 | 2024-03-21 周四 15:48

鳞次栉比,汉语成语,读音为lín cì zhì bǐ,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出自《诗经·周颂·良耜》。

鳞次栉比的造句

1. 漫山遍野的树,像绵延不绝的绿色画卷,像鳞次栉比的天然屏障,像严阵以待的戍边将士。

2. 随着京张铁路的修建,张家口日渐兴盛,茶园、澡堂、饭馆、绸缎庄、药铺、糕点铺、肉铺、金店鳞次栉比,商贾云集、买卖兴旺。

3. 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楼、当铺,作坊等等。

4. 满城金翠耀目,罗绮飘香;酒楼饭店、商号店铺鳞次栉比;调弦弄管于茶坊酒肆,宝马驰骋于御路天街,挥金如土,竞相奢侈,给东京市容带来豪奢的富饶气象。

5. 站在高楼上遥遥远眺,只见远处的建筑物鳞次栉比,一条条纵横交错的街道上车辆穿梭,行人往来不断。

6. 窄窄的青石板路,一顺儿的粉墙黛瓦、花格木窗,连同展示着众多绍兴土特产的名家名店,鳞次栉比,热闹非凡,这里成为了绍兴最具有明清特色的商业步行街。

7. 喧嚣的市声,沸腾的生活,鳞次栉比的楼房,用暧昧的言词叩击着受惊的心弦。

战战兢兢的意思是什么(战战兢兢的意思是什么最佳答案)

知识分类:文化教育 | 2024-03-21 周四 16:08

战战兢兢(zhàn zhàn jīng jīng),出自《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形容因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做事非常谨慎小心。
成语资料
【读音】zhàn zhàn jīng jīng
【释义】战战:害怕,恐惧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形容因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做事非常谨慎小心。
【结构】联合式
【近义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反义词】胆大妄为、狂妄自大。
【同韵词】纸上谈兵、一言九鼎、水平如镜。
【歇后语】踩高跷上高墙——战战兢兢;穿木屐上高墙——战战兢兢;鸡窝里的蚂蚱——战战兢兢。
【灯谜】两次交兵四番报捷。
成语出处编辑
《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得不偿失是什么意思(适得其反得不偿失是什么意思)

知识分类:文化教育 | 2024-03-21 周四 16:11

【拼音】

dé bu chang shi

【解释】

偿:抵得上。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

【出自】

宋·苏轼《和子由除日见寄》诗:“感时嗟事变,所得不偿失。”

【示例】

饶鸿生在精养轩虽化了几十块冤枉钱,在后乐园倒明白了一桩古典,不能说~了-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十三回

【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褒贬】

贬义词

【英语】

The loss outweighs the gain.;Gains cannot make up for losses.;lose more than gain;be not worth the candle ;

【得不偿失的近义词】

因小失大、贪小失大、舍本逐末、惜指失掌、杀鸡取卵、援鳖失龟

【得不偿失的反义词】

引流是什么意思(引流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知识分类:文化教育 | 2024-03-21 周四 16:13

引流[yǐn liú] 指的是:吸引流量,指的是让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引流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就是你通过各种实用的推广引流方法让别人添加了你的微信或者通过某种方式联系了你。而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引流。引流方法和推广方法有些相似但又不是完全相同,推广的难度更为高一些,范围也更加大一些,而引流属于推广的一个细分领域。

分类

1,付费引流

付费引流是指通过花钱在某个地方以特定的价格投放的广告,然后获得的流量,这个获取流量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付费引流。

2,免费引流

免费引流是指不需要任何金钱上的成本(时间成本不计入内)在某个渠道获取的流量我们称为免费流量。

作用

引流是赚钱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任何赚钱的本质都是需要消费者,而怎么让消费者找到我们这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也就是引流。在线下可能我们只需要开一家门店,消费者经过这条路看到了你的门店,并且进店付费购买了一些东西。这个过程中我们做了包装-引流-转化-成交,做传统门店的人可能觉得是长篇大论,秀才喜欢咬文嚼字,其实在互联网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每天都在变化,而我们如果不掌握一套属于自己的包装-引流-转化的方法的话,那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淘汰。

FeCO3是什么化学名称(feco3是什么化学名称怎么读)

知识分类:文化教育 | 2024-03-23 周六 13:05

FeCO3是化学物质,化学名称“碳酸亚铁”。碳酸亚铁物理性质是呈白色三角形结晶,密度3.8g/cm3,难溶于水。加热至200℃开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氧化亚铁(化学方程式:FeCO3=(加热)FeO+CO2↑)。碳酸亚铁(ironcarbonate),是菱铁矿的主要成分。分子式为FeCO3,CAS号为563-71-3。遇水和氧气会发生反应。常用于制铁盐、兽药,与砂糖混用为补血剂。

碳酸亚铁由于制备工艺的特殊,往往含有碳酸氢亚铁,所以碳酸亚铁的含量一般不以FeCO3来表示,而用Fe2+的含量来表示。纯碳酸亚铁中Fe2+的理论质量分数为48.2%,纯碳酸氢亚铁中Fe2+的理论质量分数仅为31.4%,市售碳酸亚铁的Fe2+质量分数一般在38%~42%之间。因此如何分别测定碳酸亚铁和碳酸氢亚铁的含量至关重要。

5个产生FeCO₃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Na₂CO₃ + Fe(NO₃)₂ ══ FeCO₃↓+ 2NaNO₃

K₂CO₃ + Fe(NO₃)₂ ══ FeCO₃↓+ 2KNO₃

(NH₄)₂CO₃ + Fe(NO₃)₂ ══ FeCO₃↓+ 2NH₄NO₃

Rb₂CO₃ + Fe(NO₃)₂ ══ FeCO₃↓+ 2RbNO₃

失乐园是什么?(失乐园是什么意思)

知识分类:文化教育 | 2024-03-24 周日 18:56

《失乐园》是英国政治家、学者约翰·弥尔顿创作的史诗。《失乐园》讲述诗中叛逆之神撒旦,因为反抗上帝的权威被打入地狱,却毫不屈服,为复仇寻至伊甸园。亚当与夏娃受被撒旦附身的蛇的引诱,偷吃了上帝明令禁吃的知识树上的果子。最终,撒旦及其同伙遭谴全变成了蛇,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了伊甸园。

该作说明人类从不识不知的原始社会进入生产劳动的文明社会,必须依靠知识和劳动。同时,宇宙间本身就有正反相对、相互矛盾的两种势力存在,人类历史上也反复出现过变革、斗争的流血事件,出现过失乐园的悲剧。

创作背景

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然而,这个时期的封建王权专制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弥尔顿作为清教徒在这样一个激烈的社会改革和时代变迁的转型期,他作为一名革命主义者,愿将自己的喜悦和经历奉献给他深爱的祖国。他反对王权专制为史诗巨作的成功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1660年王朝复辟后,这时的弥尔顿已经双目失明,变得衰老、落魄,希望用他的诗能表现出他心中一直渴望实现的雄心壮志。他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用隐蔽的讽喻和满腔的革命激情写下了《失乐园》。

论持久战中强调了什么是胜利之本(论持久战中强调了什么是胜利之本的原因)

知识分类:文化教育 | 2024-03-24 周日 18:58

《论持久战》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的演讲稿,是关于中国抗日战争方针的军事政治著作,1938年7月首次出版。

《论持久战》中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指出争取抗战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是实行人民战争。毛泽东在总结抗日战争初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

创作的时代背景

《论持久战》发表时,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进行了10个月。全国军民为了民族的生存进行了浴血奋战,天天都在渴望着战争早日胜利。然而,10个月中,北平、天津、太原、上海、南京等城市相继陷落。战争的进程会如何发展?中国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怎样才能取得胜利?怎样看待抗战以来一直流传着的“亡国论”、“速胜论”?对这些问题,有的人在思考,有的人感到迷惘,如果长时间得不到解决,对坚持长期抗战是不利的。毛泽东深感有必要对抗战10个月的经验做个总结性的解释,特别是有着重研究持久战的必要,以回答人们关心的一些问题,并对“亡国论”和“速胜论”进行批驳。

成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