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朝天曲_沛公,大风注释

【中吕】朝天曲_沛公,大风注释

【人命关天】命,事关重大。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人命关天,分什么首从?”《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五:“人命关天,怎便将我家人杀害了?”清徐大椿《泗溪道情·行医叹》:“叹无聊,便学医。唉,人命关天!”老舍《赵子曰》第二三:“你不去?现在可是人命关天!”
【东倒西歪】身不由己,倾斜不稳。元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十九出:“拄杖身边,谁人撇下,手颤怎生拿?东倒西歪,我怎生提拔?”《醒世恒言·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家人们不知为甚,吓得东倒西歪,儿啼女哭,没奔一头处。”《儒林外史》第十一回:“他那里肯依,醉的东倒西歪。”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时过午夜,在车轮有节奏的飞转声中,车厢里的旅客多半东倒西歪地睡去了。”2.有的倒,有的歪。形容建筑物等破旧不牢固。《西游记》第八十回:“长老拽步迈前,祇见那门东倒西歪,零零落落。”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十二:“鲁观察之裕,性粗豪而屋小,署门曰:‘两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没下梢】下鞘”。亦作“没下稍”。宋郭彖《睽车志》卷四:“逆亮(完颜亮)末年……又为短鞭,仅存其半,谓之没下鞘。其后渝盟犯顺,果为其下所戕,死于江上。”后用以比喻没有好收场。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今日箇会兵机的襄子夸英勇,显的没下梢的将军落空。”《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你须慢慢偎他,不可造次。万一逼得他紧,做出些没下稍勾当,悔之何及!”李劼人《大波》第一部第十章:“破住不理睬我好了,这样没下梢,光吃苦的爱情,我不干了!”
【踏雪寻梅】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或曰:‘相国(指郑綮)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明程羽文《诗本事·诗思》:“孟浩然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背上。”后因以“踏雪寻梅”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二折:“为不学乘桴浮海鴟夷子,生扭做踏雪寻梅孟浩然。”《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知你许久不曾进里边看桂姐,今日趁着天气落雪,只当孟浩然踏雪寻梅,咱望他望去。”周作人《知堂回想录·县考的杂碎》:“‘风兜’是一种呢制的风帽,普通多用红色呢,下连肩背,前面包住两颊下巴,仿佛古人踏雪寻梅的高士所戴的那样。”
【洞庭春】见“洞庭春色”。
【高山流水】1.《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峩峩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以“高山流水”为知音相赏或知音难遇之典,或比喻乐典高妙。宋王安石《次韵和张仲通见寄三绝句》之一:“高山流水意无穷,三尺空絃膝上桐。”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一折:“嘆良金美玉何人晓,恨高山流水知音少。”清袁于令《西楼记·病晤》:“清商绕画梁,一声一字,万种悠扬,高山流水相倾赏。”2.琴曲名。内容即据《列子·汤问》所载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谱写。原为一曲,唐时始分为二曲,至宋时又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一说《高山流水》本属一曲,元人始分为二。现存传谱初见于《神奇秘谱》。3.词牌名。《词谱》卷三五:“调见《梦窗词》,吴文英自度曲,赠丁基仲妾作也。妾善琴,故以《高山流水》为调名。”
【淡生涯】功名利禄的生活。宋陆游《秋思》诗:“身似庞翁不出家,一窗自了淡生涯。”元曹德《折桂令·自述》曲:“淡生涯却不多争,卖药修琴,负笈担簦。”
【蜀道难】1.乐府《瑟调曲》名。南朝梁简文帝、刘孝威等均有此作,唐李白所作尤有名。《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五·瑟调曲五》引唐吴兢《乐府解题》:“《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与《蜀国絃》颇同。”《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五·瑟调曲五》引《尚书谈录》:“李白作《蜀道难》以罪严武,后陆畅謁韦南康皋於蜀郡,感韦之遇,遂反其词作《蜀道易》云:‘蜀道易,易於履平地。’”2.谓入蜀道路的艰难。清洪昇《长生殿·惊变》:“在深宫兀自娇慵惯,怎样支吾蜀道难!我那妃子呵,愁杀你玉软花柔要将途路趲。”清张问陶《高碑店垂丝古柳》诗:“平原繫马五更寒,万里重来蜀道难。”
【蜗角虚名】指微不足道的空名。宋苏轼《满庭芳·或注警悟》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乾忙。”元薛昂夫《朝天曲》:“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便得来真做的,布衣,袖里,试屈指英雄辈。”亦省作“蜗角”。明杨珽《龙膏记·投膏》:“为蜗角蹉跎光景,怕又早点霜潘鬢。”清王应奎《柳南续笔·陈眉公告衣巾》:“乃稟命於父母,敢告言於师尊,长笑鷄羣,永抛蜗角,读书谈道,愿附古人。”
【蝇头微利】喻指微小的利益。宋苏轼《满庭芳》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元石德玉《曲江池》第三折:“只为些蝇头微利,蹬脱了我锦片前程。”《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兴哥﹞想起:当初夫妻何等恩爱,只为我贪着蝇头微利,撇他少年守寡,弄出这场丑来,如今悔之何及!”洪深《香稻米》第二幕:“卜公和:人家骂我们是奸商,我们还不是拿自己的血本,去博一点蝇头微利!”亦作“蝇头小利”。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二四章:“二队的这些社员就更差,只盯住鼻尖上的蝇头小利,不能把眼光放远一点。”亦省作“蝇头利”。元沉禧《一枝花·赠人》套曲:“毫分不惜蝇头利,十万曾缠鹤背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蕙芳》:“我母子守穷庐,不解役婢僕。日得蝇头利,仅足自给。”清沉复《浮生六记·浪游记快》:“足下待露而爨,笔耕而炊,终非久计。盍偕我作岭南游?当不仅获蝇头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