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识轩辕奏乐声

粗识轩辕奏乐声

读音
平仄: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拼音: cūshí|zhìxuān yuánzòu yuèshēng

【粗】《廣韻》千胡切《集韻》聰徂切《正韻》倉胡切,音麤。《玉篇》大也,略也,疏也,物不精也。《禮·月令》其器高以粗。又《樂記》其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莊子·秋水篇》物之粗也。又《廣韻》徂古切《韻會》坐五切,音伹。義同。 《集韻》或作觕。通作麤。俗作。字原从米从鹿。漢典考證:〔《禮·樂記》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 謹照原文怒上增其字。 考證:〔《禮·樂記》怒心感者,其聲粗以厲。〕 謹照原文怒上增其字。

【识】〔古文〕《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又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又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又姓。見《姓纂》。又《廣韻》《集韻》《韻會》

【轩辕】中的古代帝王黄帝的名字。传说姓公孙,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曾战胜炎帝于阪泉,战胜蚩尤于涿鹿,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楚辞·远游》:“轩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王乔而娱戏!”《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轩辕之世,史有仓頡,主文之职,其来久矣。”明王世贞《登岱》诗:“轩辕皇帝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开。”2.借指中华民族。鲁迅《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3.指车輈。《战国策·赵策二》:“前有轩

【奏乐】班固《东都赋》:“太师奏乐,陈金石,布丝竹,鐘鼓鏗鍧,管弦燁煜。”唐杜甫《泛江》诗:“乱离还奏乐,飘泊且听歌。”《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顷刻摆下筵席,丰富胜於王侯,唤出家乐在庭前奏乐,一个个都是明眸皓齿,絶色佳人。”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声】《字彙》同。《正字通》俗聲字。(聲)〔古文〕殸《唐韻》《集韻》《韻會》書盈切《正韻》書征切,聖平聲。《說文》音也。《書·舜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傳》聲謂五聲,宮商角徵羽也。《禮·月令》仲夏之月,止聲色。《註》聲謂樂也。又凡響曰聲。《張載·正蒙》聲者,形氣相軋而成。兩氣者,谷響雷聲之類。兩形者,桴鼓叩擊之類。形軋氣,羽扇敲矢之類。氣軋形,人聲笙簧之類。皆物感之良能,人習而不察耳。《韻會》韻書平上去入爲四聲。又聲敎。《書·禹貢》東漸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曁聲敎,訖于四海。《左傳·文六年》樹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