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六首

塞下曲六首

朝代:唐朝 | 作者:李白 | 诗词类型:唐诗

塞下曲六首原文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塞下曲六首注释版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天山:指祁连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ān)
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六首注释版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天山:指祁连山。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ān)
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六首译文版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五月的天山仍是满山飘雪,只有凛冽的寒气,根本看不见花草。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只有在笛声《折杨柳》曲中才能想象到春光,而现实中从来就没有见过春天。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战士们白天在金鼓声中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战斗,晚上却是抱着马鞍睡觉。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但愿腰间悬挂的宝剑,能够早日平定边疆,为国立功。

塞下曲六首作者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 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 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 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 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 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居庐… 李白详细介绍边塞, 写雪, 军旅, 生活

塞下曲六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⑴天山:指祁连山。⑵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⑷天兵:指汉朝军队。⑸衔恩:受恩。甚:多。⑹海:瀚海,大沙漠。陇头:田野。⑺高枕:高枕无忧。⑻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⑼天骄:指匈奴。⑽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⑾麟阁:即… 查看详情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入眠。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 查看详情

  李白有《塞下曲》六首。元人萧士赟云:“此《从军乐》体也。”这一组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一样,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其一】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