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

夜归鹿门歌

朝代:唐朝 | 作者:孟浩然 | 诗词类型:唐诗

夜归鹿门歌原文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注释版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昼已昏:天色已黄昏。渔梁:洲名,在湖北襄阳城外汉水中。喧:吵闹。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余:我。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qī)隐处。
开烟树:指月光下,原先烟雾缭绕下的树木渐渐显现出来。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

岩扉(fēi)松径长寂寥(liáo),惟有幽人自来去。
岩扉:指山岩相对如门。幽人:隐居者,诗人自称。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8-29
2、 江龙.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130-131
3、 杨永胜.唐诗宋词元曲大鉴赏:外文出版社,2012:26
4、 吴兆基.唐诗三百首:三秦出版社,2007:53
5、 聂巧平.崇文国学经典文库·唐诗三百首:崇文书局,2012:42-43

夜归鹿门歌译文版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黄昏时山寺的钟声回荡山谷,渔梁渡口处一片喧闹的声音。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过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鹿门的月光使山树显现出来,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之地。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清冷的山岩路寂静的林间道,唯有隐居的人在此飘逸来去。

参考资料:

1、 余恕诚.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8-29
2、 江龙.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130-131
3、 杨永胜.唐诗宋词元曲大鉴赏:外文出版社,2012:26
4、 吴兆基.唐诗三百首:三秦出版社,2007:53
5、 聂巧平.崇文国学经典文库·唐诗三百首:崇文书局,2012:42-43

夜归鹿门歌拼音版

shān sì zhōng míng zhòu yǐ hūn ,yú liáng dù tóu zhēng dù xuān 。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rén suí shā àn xiàng jiāng cūn ,yú yì chéng zhōu guī lù mén 。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lù mén yuè zhào kāi yān shù ,hū dào páng gōng qī yǐn chù 。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yán fēi sōng jìng zhǎng jì liáo ,wéi yǒu yōu rén zì lái qù 。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作者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唐诗三百首, 写景, 归隐

夜归鹿门歌原文及翻译赏析

(1)鹿门山:在今湖北襄阳县东南三十里。孟浩然曾长期在此隐居。 (2)渔梁:沙洲名,在鹿门山的沔水中。喧:喧哗声。 (3)开烟树:指鹿门山上的树被暮色笼罩,看不分明,在月光照耀下重新显现出来。 (4)忽到庞公栖隐处:“忽”时间短暂,这里是指不知不觉。“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栖隐处”,隐… 查看详情

山寺钟声鸣响,天色已近黄昏,渔梁渡头,一片争渡的喧哗声。 人们沿着沙岸,向着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船,摇橹回到鹿门。 鹿门月光照亮轻烟缭绕的树木,我忽然来到了庞公隐居的住处。 岩壁当门对着松林长径多寂寥,只有我这个幽人在此自来自去。

  《夜归鹿门山歌》由孟浩然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七言古诗,题材是写“夜归鹿门”,颇像是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 查看详情

先写渡口的喧闹,再写居所只有自己独来独去的幽静。因为东汉时的著名隐士庞德公也曾在这里住过,追慕和自照便自然地融为一体,浑然成篇。 这是歌咏归隐情怀志趣的诗。首两句先写夜归的一路见闻;山寺传来黄昏报钟,渡口喧闹争渡,两相对照,静喧不同。三、四句写世人返家,自去鹿门,殊途异志,表明诗人的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