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诗人

“魏晋诗人有哪些,魏晋有哪些诗人?魏晋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魏晋诗人!”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世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县)。

东晋大士族宰相谢玄之孙。

谢玄死后,谢灵运只有十八岁就袭爵康乐公,因称谢康乐。

四二○年宋高祖刘裕代晋后,谢灵运降公爵为侯,先后出任永嘉太守及临川内史等职。

他「自谓才能宜参权要」,但却不被重用,所以对刘宋王朝心怀不满。

谢灵运为人奢豪放纵,一向寄情山水,不恤政事,游娱宴集,夜以继日。

元嘉十年因谋反获罪被杀。

谢灵运是晋、宋之际的著名山水诗人。

他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

可是从全篇来看,往往是在结尾时落入玄言佛理的旧套,情调消极颓废,缺乏社会内容。

而且语言有时过于雕琢,所以往往比较晦涩。

但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开始从题材上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对南朝和唐代诗歌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作品有《谢康乐集》(明焦竑本)。

黄节的《谢康乐诗注》就是根据焦竑本中的诗歌部分编注的。

陈琳简介

陈琳(?-217),字孔璋,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人。

先为何进主簿,后为袁绍典文章。

袁氏败后,陈琳归曹操,曾为军谋祭酒、管记室等职。

陈琳以文章见长,尤以章表书檄诸体为最。

曹丕曾说:「琳瑀(陈琳阮瑀)之章表书记,今之隽(jīn俊)也」(《典论·论文》)。

陈琳的诗歌留下来的只有四首,以《饮马长城窟》为最好。

作品有辑本《陈记室集》。

刘琨简介

刘琨(二七一──三一八),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省无极县东北)人。

他出身于大官僚家庭,少年时即以雄豪著名,好老庄之学。

晋怀帝永嘉元年他出任并州刺史,愍帝建兴二年拜大将军,建兴三年又官至司空。

曾多次和刘聪、石勒作战,失败后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谋划讨伐石勒共扶晋室,不料竟被段匹磾所杀,年四十八。

他是一个贵族阶级的爱国者,他的理想是匡扶晋室。

在外族入侵的情况下,辗转于北方抗敌。

但由于他「素豪奢,嗜声色」,并且「善于怀抚,而短于控御。

」(《晋书·刘琨传》)所以在功业上没有什么建树。

现在仅存的三首诗:《扶风歌》、《答卢谌》、《重赠卢湛》都是在北方抗敌时写的。

笔调清拔,风格悲壮,在晋诗中独具特色。

曹丕简介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的儿子。

公元二二○年代汉称帝,即历史上所说的魏文帝。

曹丕继承其父曹操的事业,在经营国家、发展中原地区的生产方面,也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他维护豪族利益,建立了所谓「九品中正法」,为自此以后四、五百年间腐朽反动的士族门阀制度开了头,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很坏的。

曹丕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都喜爱文学,都是建安时期文学方面的积极创作者和热心提倡者。

曹丕诗文的风格悲婉凄清、低回纤弱。

《文心雕龙》曾说「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沈德潜曾说「子桓诗有文士气」,大约都是指的这个意思。

总的说来,他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不如其父与其弟。

但就论说文而言,曹丕的成就比其弟曹植为高,有名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专篇著作。

曹丕的著作有辑本《魏文帝集》,诗歌注本以黄节的《魏文帝诗注》略为详备。

张翰简介

张翰,西晋文学家,字季鹰,父亲是三国孙吴的大鸿胪张俨。

吴郡吴县(今苏州)人。

生卒年不详,葬于芦墟二十九都南役圩。

张翰性格放纵不拘,时人比之为阮籍,号“江东步兵”。

齐王执政,辟为大司马东曹掾,见祸乱方兴,以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为由辞官而归。

潘岳简介

潘岳(247-300)字安仁,荣阳中牟(今河南省中牟县东)人。

少年时即有奇童之称,二十岁时才名已很卓著。

他热心做官,但不得意。

他品格卑污,晋惠帝时,和一些文人名士趋附权臣贾谧。

赵王司马伦辅政时,他被赵王的亲信孙秀害死,成为西晋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牺牲品。

他和陆机齐名,是当时士族门阀的代表作家,也是当时形式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

他的诗以写哀吊内容见长,代表作是《悼亡诗》三首。

他又善长写「哀谏之文」,象《怀旧赋》、《寡妇赋》等,都以善叙哀情著称。

今传《潘黄门集》一卷。

陈寿简介

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

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

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

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

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并《三国志》。

历经10年艰辛,陈寿完成了流传千古的历史巨著《三国志》。

《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三国史,书中有440名三国历史人物的传记,全书共65卷,36.7万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曹植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弟弟,是建安时期最有才华的诗人。

早期很受其父的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因而受到其兄曹丕的嫉恨。

曹丕即位后,曹植遭到了严重的打击与迫害,几次被贬爵移封。

曹丕死,曹叡即位后,曹植曾多次上书,希望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但都未能如愿。

最后在困顿苦闷中死去,年仅四十一岁。

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作品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对于建功立业的热烈向往,同时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动乱和表现人民疾苦的诗篇。

后期作品则较多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表现了自己受压抑,有志不得伸的悲愤情绪,对我们认识曹魏王朝,认识被「忠孝仁义」纱幕遮盖着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冷酷凶残,有一定的价值。

曹植的诗歌艺术成就较高,《诗品》说它「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同时,曹植又是最早的注意声律的人,他的作品多声调和谐,韵节响亮。

清代沈德潜曾说:「子建诗五色相宣,八音朗畅」,对五言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他的章表辞赋也很著名,都洋溢着非凡的才气。

作品有《曹子建集》。

诗歌注本以黄节的《曹子建诗注》较为详备。

徐干简介

徐干(170~217),汉魏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字伟长。

北海郡(今山东昌乐附近)人。

少年勤学,潜心典籍。

汉灵帝末,世族子弟结党权门,竞相追逐荣名,徐干闭门自守,穷处陋巷,不随流俗。

建安初,曹操召司空军师祭酒掾属,又转五官将文学。

数年后,因病辞职,曹操特加旌命表彰。

后又授以上艾长,也因病不就。

建安二十二年(217)二月,瘟疫流行,徐干亦染疾而亡。

徐干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5卷,已佚。

明代杨德周辑、清代陈朝辅增《徐伟长集》6卷,收入《汇刻建安七子集》中。

《中论》2卷,《四部丛刊》有影印明嘉靖乙丑青州刊本。

徐干在辞赋方面的名声颇高,他的《玄猿赋》、《漏卮赋》、《橘赋》(以上皆佚)、《圆扇赋》等,曾被曹丕评为"虽张(衡)、蔡(邕)不过也"(《典论·论文》);刘勰也曾把他与王粲一起作为魏之"赋首"而加标举(《《文心雕龙》·诠赋》)。

今存作品不足10篇,而且多有残缺。

其中《齐都赋》,从残文来看,原先的规模可能相当宏大。

徐干作品,《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5卷,已佚。

曹操简介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

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

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封魏王。

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

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

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散文亦清峻整洁。

傅玄简介

傅玄(二一七──二七八),字休奕,北地泥阳(今甘肃宁县东南)人。

幼年孤贫,博学能文,勤于著述。

司马炎作晋王时,命他作常侍。

司马炎篡位后,又命他作谏官。

后来迁侍中,转司隶校尉。

历史记载他任职期间,「性刚劲亮直」,使奸佞慑伏。

他精通音乐,诗歌以乐府见长,其中不少是继承了汉乐府的传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

现存诗六十余首,著有《傅子》内外篇。

李密简介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

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

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

初仕蜀汉为尚书郎。

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

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

后免官,卒于家中。

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

《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