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诗人

“南北朝诗人有哪些,南北朝有哪些诗人?南北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南北朝诗人!”

刘义庆简介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

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萧衍简介

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

南兰陵(今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万绥村)人。

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

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

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

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

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梁武帝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

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楚。

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则更为突出。

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

……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

” 他很好学,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

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为他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学术上,梁武帝以经学、史学的研究为卓著。

鲍照简介

鲍照(412?-466)字明远,东海(今江苏省涟水县北)人。

出身贫寒。

因向宋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而受到赏识,被任为国侍郎。

文帝时迁中书舍人。

临海王子项镇荆州,鲍照又任前军参军,所以世称鲍参军。

后临海王谋反,鲍照死于乱军之中。

他生活在南北中国分裂,门阀士族当权的时代,一生关心国家命运,对刘宋王朝的政治深为不满。

但由于「家世贫贱」而在宦途上饱受压抑。

鲍照是宋代成就最高的诗人。

他的诗歌思想内容较丰富,具有明显的社会意义。

有些诗直接反映了人民在战乱和徭役压迫下的痛苦生活,表达了作者要求保卫国家的热烈愿望,和对士族门阀的揭露和愤怒抗议。

但也有的作品流露了乐天安命、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和感伤情绪。

鲍照的七言诗和杂言乐府继承了汉魏乐府的传统又有所发展,具有感情慷慨奔放,词采新奇丰盛,音节激昂顿挫的特点。

尤其是他的七言诗,对于当时诗体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南齐书·文学传论》说他「发言惊挺,操调险危」,这种独特的浪漫主义风格对于唐代诗人产生过重要影响。

今传《鲍参军集》十卷。

诗集的注本有黄节《鲍参军诗注》较完善。

北朝乐府简介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

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

《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和氏、羌等族的人民。

其中虽然也有汉语歌词,但很多是用鲜卑等语言歌唱的。

后来到北魏太武帝以后,北方各族与汉族在文化上进行了大融合,于是这些民歌就经过翻译先后传入南朝的齐、梁,并由梁朝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所以称为《梁鼓角横吹曲》。

《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收录的则多是徒歌和谣谚。

北朝乐府民歌的题材范围比南朝的广阔,可以说是比较生动地反映了北朝丰富的社会生活、壮丽的山川景物和北方人民乐观、粗犷的精神面貌。

有些作品具有明显的现实性、战斗性。

在艺术上,北朝乐府体裁多样,语言质朴、生动,风格豪放刚健。

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都是南朝乐府民歌所不及的。

萧绎简介

萧绎(508-554),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后于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在位三年,为西魏军所杀。

生平著作甚多,今存《金楼子》辑本。

颜延之简介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南朝宋文学家。

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

曾祖含,右光禄大夫。

祖约,零陵太守。

父显,护军司马。

少孤贫,居陋室,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与谢灵运并称“颜谢”。

嗜酒,不护细行,年三十犹未婚娶。

范云简介

范云(451-503),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北)人,初仕齐,为竟陵王府主簿,又历任零陵郡、始兴郡内史。

仕梁,为黄门郎,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

他善于写山水,诗风宛转流利。

刘昶简介

刘昶(435-498),字休道,宋文帝第九子。

前废帝子业即位,疑昶有异志。

昶于魏和平六年(465)奔魏。

吴均简介

吴均(469-519),字叔庠,吴兴故彰(今浙江省安吉县西北)人。

史书上说他出身寒贱,好学,为文有俊才。

沈约很称赞他的诗文。

梁武帝天监初年,柳恽为吴兴守,召他作主簿。

后官至奉朝请。

他曾打算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

后来因为私撰《齐春秋》而被免职。

晚年又奉诏撰通史,未成而卒。

吴均的诗文很有特点,当时被认为「清拔有古气」,时人多效法他,谓之「吴均体」。

现存诗歌多是乐府、赠答、咏物之作。

有辑本《吴朝请集》。

丘迟简介

丘迟(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丘灵鞠之子。

南朝梁文学家。

初仕南齐,官至殿中郎、车骑录事参军。

后投入萧衍幕中,为其所重。

梁天监三年,丘迟由中书侍郎出为永嘉太守。

丘迟诗文传世者不多,所作《与陈伯之书》,使陈伯之拥众八千归降, 其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劝伯之自魏归梁,是当时骈文中的优秀之作。

黄蘖禅师简介

黄櫱禅师(?-855)与黄檗(音bò)、黄蘖指的同一人。

身长七尺,相貌壮严,额间隆起如珠;声音朗润,意志街澹,聪慧利达,精通内学,广修夕阵,时人称之为黄檗希运。

黄櫱禅师是唐时福建福清僧人,幼年在本州黄檗山出家。

百丈法嗣亦参证于南泉,后于洪州黄檗山大弘禅法,有《传心法要》《宛陵录》等传世,堪为一代宗门大匠。

谢朓简介

谢朓(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附近)人。

是南朝的世家豪门子弟。

年少时就有文名,早年曾做过南齐豫章王的参军、随王的功曹、文学等职。

后来曾掌管中书。

诏诰,又曾出任宣城太守,所以又称他「谢宣城」。

齐东昏侯永元元年(四九九),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中,因为他不肯依附萧遥光而被陷害,卒年三十六。

谢朓和沈约同时,诗也齐名。

号称「永明体」。

梁简文帝曾称赞他们两人的诗为「文章之冠冕,述作之楷模。

」(见《梁书·庾肩吾传》)从谢朓现存的作品看,他的五言诗确实有新的特色,即:寄情山水,不杂玄言。

虽然曾受谢灵运的影响,但内容的深刻和文采的清丽都超过谢灵运。

严羽《沧浪诗话》说:「谢朓之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

」这话说得不错。

今天看来,他的诗对唐代诗人是有较大影响的。

谢眺的赋也写得清丽,对后代也有影响。

有《谢宣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