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诗人

“南北朝诗人有哪些,南北朝有哪些诗人?南北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南北朝诗人!”

王僧孺简介

王僧孺(465~522)南朝梁诗人、骈文家。

东海人。

出身没落士族家庭,早年贫苦,母亲“鬻纱布以自业”,他“佣书以养母”【佣书即抄书】。

南齐后期,因为学识渊博和文才出众,被举荐出仕为太学博士,以善辞藻游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交往甚密。

后出任为治书侍御史、钱塘令。

梁时,任南海太守,迁尚书左丞,又兼御史中丞,时武帝曾作《春景明志诗》五百字,命沈约以下辞人同作,帝以为僧孺诗最好,任其为少府卿、尚书吏部郎、后任南康王长史、兰陵太守,因被典签汤道愍所谗,弃官【或说因诬而被免官】。

后半生颇不得志。

免官后为安成王参军事,转北中郎南康王谘议参军,入直西省,知撰谱事。

僧孺好典籍,藏书万余卷,率多异本,与沈约、任昉并为当时三大藏书家。

王僧孺现存诗30多首。

其中不少是写妇女的,除了一些描述弃妇哀怨之作外,一般价值不高。

但他另外有一些乐府诗,吐露早年报国立功的抱负,如《白马篇》中的“瀄汨河水黄,参差嶂云黑;安能对儿女,垂帷弄毫墨”;又如《古意》中的“人生会有死,得处如鸿毛。

宁能偶鸡鹜,寂寞隐蓬蒿。

”都颇为豪壮。

而齐梁某些诗人的咏从军之作往往归结为眷恋家室,其情调很不一样。

汤惠休简介

汤惠休,南朝宋诗人,字茂远。

生卒年不详。

早年为僧,人称“惠休上人”。

因善于写诗被徐湛之赏识。

孝武帝刘骏命其还俗,官至扬州从事史。

钟嵘《诗品》作“齐惠休上人”,可能卒于南齐初。

汤惠休诗作今存11首,以《怨诗行》最为著名,富于民歌气息。

诗中“悲风荡帷帐,瑶翠坐自伤。

妾心依天末,思与浮云长。

啸歌视秋草,幽叶岂再扬。

暮兰不待岁,离华能几芳”等句,自然真切,颇具情致。

其他诗作亦颇受“吴声”、“西曲”及《白□歌》影响,多写儿女之情。

所以与他同时代的颜延之以为是“委巷中歌谣”;《诗品》斥之为“淫靡”。

其实汤诗笔力虽较纤弱,却无不健康的内容,其诗风华美流畅,在宋齐间颇有影响。

论者多以“休鲍”并称,然而其成就实不足与鲍照相颉颃。

《诗品》载,汤惠休曾谓颜延之诗“如错采镂金”;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终身病之”。

可见汤惠休论诗主张自然而不喜过于雕饰。

从现存作品看,其诗风亦与此论相符。

其诗收入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王融简介

王融(467-493)字元长,南朝齐文学家。

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

王僧达之孙。

王俭从侄。

少年聪慧,博涉有文才,年少时即举秀才,入竟陵王萧子良幕,极受赏识。

累迁太子舍人。

齐武帝时,王融曾上书求自试,后迁至秘书丞,官至中书郎。

永明九年(公元491年),武帝在芳林园禊宴群臣,并命各人赋诗,时王融作《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誉。

又因融有才辩,齐武帝永明十一年(493),兼任主客郎,接待北魏使者,应对便捷。

但融自恃有才华,希望可在三十岁内成为公辅。

时北魏侵边竟陵王萧子良于东府募人,举融为宁朔将军、军主。

融与子良相友善,为“竟陵八友”之一。

不久,齐武帝病重,融欲矫诏拥立子良即位,事未成。

萧子良和郁林王萧昭业争夺帝位失败,王融因依附子良而下狱,被孔稚圭奏劾,赐死。

《南齐书·王融传》说他“文辞辩捷,尤善仓卒属缀,有所造作,援笔可待”。

他最为当时人称道的文章是《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北魏的使者认为超过颜延之,可以和司马相如的《封禅书》相比。

明代张溥也称其“词涉比偶,而壮气不没”(《王宁朔集》题辞)。

陶弘景简介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丹阳称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

年少时好读书,钻研道术。

年长以后博览群书,传说他「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有多方面的才能,善琴棋,工草隶,好著述。

齐高帝作相,曾引他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

永明十年辞官,隐于句曲山,自号「华阳陶隐居」。

梁武帝即位后,屡次聘请他,他不肯出山。

但国家每有大事,总要去向他求教,时人称他「山中宰相」。

死后谥为「贞白先生」。

有辑本《陶隐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