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

“宋朝诗人有哪些,宋朝有哪些诗人?宋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宋朝诗人!”

朱翌简介

朱翌(1097─1167)字新仲,号灊山居士省事老人。

舒州(今安徽潜山)人,卜居四明鄞县(今属浙江)。

政和八年,同上舍出身。

绍兴八年(1138),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祠部员外郎、秘书少监、起居舍人。

十一年,除中书舍人,寻以忤秦桧罢。

桧死,充秘阁修撰,出知宣州、平江府。

乾道三年卒,年七十一。

事迹散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宝庆四明志》卷八、《延祐四明志》卷四。

《宋史翼》有传。

有《猗觉寮杂记》二卷。

又《灊山集》四十四卷,周必大为作序。

《彊村丛书》辑有《灊山诗馀》一卷。

李纲简介

李纲(1083~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

字伯纪,江苏无锡人,祖籍邵武(今属福建),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县(今江苏省无锡市),因无锡有河,名曰梁溪,故号称梁溪先生。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进士。

历官太常少卿。

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

靖康元年(1126)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

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绍兴二年(1132),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

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

后抑郁而死。

宋代著名爱国民族英雄,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

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

代表作为《六幺令》、《水调歌头》([一]、[三]、[六])、《水龙吟》(三)、《永遇乐》、《江城子》([二]、[七])、《念奴娇》([一]、[三])、《雨霖铃》、《喜迁莺》(三)、《望江南》([一]、[五]、[十])等。

王令简介

王令(1032~1059)北宋诗人。

初字钟美,后改字逢原。

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

5岁丧父母,随其叔祖王乙居广陵(今江苏扬州)。

长大后在天长、高邮等地以教学为生,有治国安民之志。

王安石对其文章和为人皆甚推重。

有《广陵先生文章》、《十七史蒙求》。

王令是一位颇有才华的青年诗人,他仅有短暂的十年创作时间,却写出了70多篇散文和480多首诗。

他的诗歌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他的诗大多是与友人的酬答唱和之作,主要叙述了自己的生平、志向与人生态度,为温饱而四处奔波的苦难生活。

王令一生艰难,心情一直比较沉郁,这类诗的基调也比较低沉。

王令一生不应举,不做官,生活在社会底层,接近贫苦大众而远离统治阶级,所以他的不少诗篇深刻反映了连年的灾荒与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剥削给民众带来的疾苦,更可贵的是,诗人还能明确地指出这种苦难来自于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展示自己救民众于苦难之志愿,《梦蝗》诗是其代表作,诗人这样以锋利的笔触,剥掉达官贵人们“仁义儒”、“尧舜趋”的外衣,显露他们“虎豹身”、“虫蛆腹”的原形,指出剥削阶级搜刮民脂民膏实比蝗虫更为残酷可恨的诗篇,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不是多见的。

贺铸简介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

太祖孝惠后族孙。

年十七,宦游京师,授右班殿直、监军器库门。

熙宁中出监赵州临城县酒税。

元丰元年(1078)改官磁州滏阳都作院,历徐州宝丰监钱官,和州管界巡检。

崇宁初以宣议郎通判泗州,迁宣德郎,改判太平州。

大观三年(1109)以承议郎致仕,居苏州、常州。

宣和元年(1119)致仕。

七年,卒于常州僧舍,年七十四。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今,词章著有《应湖遗老集》九卷。

曾自编词集为《东山乐府》,未言卷数,今存者名《东山词》。

其词善于锤炼字句,又常用古乐府及唐人诗句入词,内容多写闺情柔思,也多感伤时事之作。

高观国简介

高观国(生卒年不详)字宾王,号竹屋,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与史达祖同时,常相唱和,殆同为社友。

陆游于嘉泰二年入都修撰国史,高观国有《水龙吟》词贺放翁七十八岁生山。

观国复与陈造交,有《凤栖梧·湖头即席与长翁同赋》词。

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谓陈造为观国词集作序,称其与史邦卿「皆秦、周之词,所作要是不经人道语,其妙处少游、美成若唐诸公亦未及也「。

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竹屋、蒲江并有盛名。

蒲江窘促,等诸自郐;竹屋硁硁,亦凡响耳。

「又《介存斋论词杂著》:「竹屋得名甚盛,而其词一无可观,当由社中标榜而成耳。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竹屋词最隽快,然亦有含蓄处。

抗行梅溪则不可,要非竹山所及。

「冯煦《蒿庵论词》:「平心论之,竹屋精实有馀,超逸不足。

以梅溪较之,究未能旗鼓相当。

今若求其同调,则惟卢蒲江差足肩随。

「有《竹屋痴语》一卷。

王禹偁简介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

晚贬知黄州,世称王黄州。

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登进士第,授成武主簿,迁大理评事,移知长洲。

端拱初,擢右拾遗,直史馆。

后拜左司谏、知制诰。

淳化二年(991),贬商州团练副使。

至道元年(995),任翰林学士,坐讪谤,以工部郎中出知滁州,改知扬州。

真宗即位,复知制诰,上书提出「谨边防」,「减冗兵,并冗吏」等事。

与修《太祖实录》,以直书史事,再贬出京,知黄州,徙蕲州。

咸平四年卒,年四十八。

《宋史》与《东都事略》有传。

禹偁性刚直,遇事敢言,以直躬行道为己任,曾三次遭贬黜。

著有《小畜集》。

苏轼所撰《王元之画像赞并序》,称他「以雄文直道独立当世」,耿然如秋霜夏日,不可狎玩」,反对宋初浮靡文风,提倡平易朴素,其诗文清丽可爱,颇受后人推重。

王禹偁是宋初作家中成就较高者,他在诗、文两方面的创作都较为突出,促进了宋初诗风、文风的变革。

宋初诗派林立,但主要是“白体”、“西昆体”、“晚唐体”三家。

王禹偁属“白体”。

朱熹简介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又号遁翁、沧州病叟,自称云谷老人。

婺源(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江西)人,寓建阳(今属福建)之考亭。

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主泉州同安簿。

淳熙五年(1178),除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

历江西提刑,召除秘阁修撰、奉外祠。

光宗朝,除知漳州。

宁宗初,除焕章阁待制、侍讲,旋以本职提举南京鸿庆宫。

庆元二年(1196)十二月,落职罢祠。

后以守朝奉大夫致仕。

庆元六年卒,年七十一。

嘉定初,谥「文」。

《宋史》有传。

事迹另见黄榦所撰行状及《皇朝道学名臣言行外录》卷一二、宋本《四朝名臣言行录续集》卷一三等。

自宋祝穆、李方子始,后人所撰年谱、传略数十种,以清王懋竑《朱子年谱》较为详赡熹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张载、周敦颐之学,集北宋理学之大成。

有《朱文公文集》一百卷,词有《晦庵词》一卷。

王奕清等《历代词话》引《读书续录》云:「晦庵先生词,几于家弦户诵矣。

叶梦得简介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绍圣四年(1097)进士,授丹徒尉。

崇宁初授婺州教授,召为议礼武选编修官,累迁翰林学士。

建炎二年(1128)除户部尚书,三年迁尚书左丞。

绍兴间,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行宫留守,全力抗金。

后隐居湖州卞山石林谷,自号石林居士。

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

《宋史》有传。

精熟掌故,于《礼记》、《春秋》、《老子》诸书,均有考释。

著有《石林燕语》十卷,《避暑录话》二卷,《石林诗话》二卷,《建康集》八卷。

《全宋词》收录其词一百零二首。

陈亮简介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

初名汝能,二十六岁时改名亮。

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才气超迈,喜谈兵。

乾道五年(1169)试吏部,被黜。

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

退而杜门力学近十年。

淳熙五年(1178)改名同,诣阙上书,十日内凡三上,言恢复之大计,不为当政所用,愤恨而归。

尔后遭人嫉恨,二度被诬入狱,备受折磨。

淳熙十五年(1188),亲赴金陵、京口观察山川形势,赋《念奴娇》二词言志。

至临安复有《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朝廷交怒,以为狂怪。

是年冬,赴上饶与辛弃疾会于鹅湖,极论世事。

别后有《贺新郎》三词与稼轩往复唱酬。

绍熙初,被诬第三次入狱,经力救得免。

绍熙四年(1193),策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之官,逾年而卒,年五十二。

端平初,追谥文毅。

叶适为其撰墓志铭(《水心文集》卷二四)。

《宋史》有传。

陈亮也是当时名学者,与朱熹友善,然论学各不相下,盖学派判然不同。

亮与叶适共创经世济用之「事功之学」,为「永康学派」创始人,学者称龙川先生。

尝自赞云:「人中之龙,文中之虎。

王安中简介

王安中(1076─1134)字履道,曲阳(今属山西)人。

从学于苏轼、晁说之。

筑室自榜曰「初寮」。

元符三年(1100)进士,调瀛州司理参军,大名县主簿。

政和中,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以疏劾蔡京,迁翰林学士。

宣和元年(1119),任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出镇燕山府。

召还除检校太保、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

靖康间,累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

绍兴四年卒,年五十九。

《宋史》有传。

有《初寮集》七十六卷,已佚,今有《永乐大典》辑录本八卷。

另有《初寮词》一卷。

秦观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别号邗沟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

少有才名,研习经史,喜读兵书。

熙宁十年(1077),往谒苏轼于徐州,次年作《黄楼赋》,苏轼以为「有屈、宋姿」。

元丰八年进士及第,授定海主簿,调蔡州教授。

元祐三年(1088),应制科,进策论,除宣教郎、太学博士,校正秘书省书籍。

六年,迁秘书省正字。

预修《神宗实录》。

时黄庭坚、晁补之、张耒亦在京师,观与同游苏轼之门,人称「苏门四学士」。

绍圣元年(094),坐元祐党籍,出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今浙江丽水)酒税。

三年又因写佛书削秩徙郴州(今属湖南)。

明年,编管横州(今广西横县)。

元符元年(1098)再贬雷州(今广东海康)。

徽宗即位,复宣德郎,允北归,途中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年五十二。

《宋史》、《东都事略》有传。

存《淮海集》四十卷,另有《淮海词》单刻本。

其诗、词、文皆工,而以词著称。

词属婉约派,内容多写男女情爱,颇多伤感之作。

秦观工诗词。

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

诗风与词风相近。

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以字行,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水(今江西吉安)人。

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授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

理宗朝,历除江西提刑。

咸淳六年(1270),除军器临,寻兼崇政殿说书,又兼学士院权直,忤贾似道,罢归家居。

九年,除湖南提刑,差知赣州。

德祐元年(1275),应诏勤王,尽出家资募兵至临安,出知平江府。

是年底,签书枢密院事。

二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辞相印不拜,使至元军营请和,被扣留北去,至镇江得脱。

益王立,召至福州,拜右相,亦辞未拜。

以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出江西。

帝昺即位,授少保、信国公。

是年底(1279年初),于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押之大者,囚禁数年。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遇害于柴市。

《宋史》有传。

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二:「文文山词,在南宋诸人中,特为富丽。

」陈廷焯《云韶集》卷九:「气极雄深,语极苍秀。

其人绝世,词亦非他人所能到。

」刘熙载《艺概》卷四:「文文山词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不知者以为变声,其实乃变之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