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

“唐朝诗人有哪些,唐朝有哪些诗人?唐朝诗人大全频道为您收集更多更全唐朝诗人!”

刘驾简介

刘驾(822—?)唐诗人。

字司南,江东人。

与曹邺为诗友,俱以工于五古著称,时称“曹、刘”。

初举进士不第,屏居长安。

大中三年(849),唐王朝收复河、湟失地,刘驾献《乐府》十首表示祝贺。

大中六年(852)登进士第,官终国子博士。

其诗敢于抨击统治阶级的腐化昏庸,能够反映民间疾苦。

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

”(《唐才子传》卷七)《全唐诗》录存其诗六十八首,编为一卷。

虞集简介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

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

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

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

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

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

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

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

贞元九年(793)进士,曾为监察御史。

唐顺宗时为礼部员外郎,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改革集团。

这个政治改革集团,反对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推行免除部分苛捐杂税等具有进步意义的政策。

因为改革触犯了宦官权豪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

宪宗李纯继位后,改变遂告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人被贬到边远的地区。

柳宗元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十年后,改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最后病死在柳州,年仅四十六岁。

人称柳河东,有《柳河东集》。

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很高造诣。

他的诗,善于寓情于景,写得俊雅峭拔。

包何简介

包何简介:

包何[唐](约公元七五六年前后在世)字幼嗣,润州延陵人,包融之子。

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玄宗天宝末前后在世。

与弟佶俱以诗名,时称“二包”。

天宝七年,(公元七四八年)登进士。

会师事孟浩然,授格法。

与李嘉佑相友善。

大历中,仕至起居舍人。

河著有诗集一卷,《文献通考》行于世。

李华简介

李华(715-766)字遐叔,赞皇(今河北元氏)人。

开元进士。

官至吏部员外郎。

因在安禄山陷长安时受伪职,被贬为杭州司户参军。

其诗辞采流丽。

有《李遐叔文集》。

李涉简介

李涉,自号清溪子,洛阳(今属河南)人。

宪宗时,为太子通事舍人,后贬谪陕州司仓参军。

文宗时,召为太学博士,后又遭流放。

今存诗一卷。

李贤简介

李贤(653─684):即章怀太子,名明允,唐高宗第六子。

上元二年(675),立为皇太子,曾召集张大安、刘讷言等,注范晔《后汉书》。

调露二年(680),废为庶人。

文明元年(684),被迫自杀,年三十二岁。

《全唐诗》卷六收其诗一首,就是这首《黄瓜台辞》。

据两唐书记载,李贤生于其父母前往昭陵祭拜唐太宗的途中,出生不久即被封为潞王,后加封岐州刺史、雍州牧、幽州都督。

七岁时改封为沛王,后加封扬州大都督及右卫大将军。

李贤幼年时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聪慧非常,曾令高宗赞叹不已。

长大后容貌俊秀、举止庄重,深得父皇宠爱。

十八岁时曾改名李德,徙封雍王,后改回本名李贤。

李贤自幼身边不乏志士才子,“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曾做他的侍读,可见其自幼得到帝国最好的教育。

李贤身为雍王期间,由于太子李弘(武后长子)体弱多病,不能独立完成太子政务,故高宗曾命东宫官员和李贤代为处理政务。

上元二年,李弘猝死,李贤继立为太子。

成为太子后,李贤曾三次监国,他处理政事明确公允,受到大臣的拥戴,高宗也对他加以褒扬。

常建简介

常建,唐著名诗人。

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

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

天宝十二年(753)之前,曾任盱眙(今江苏盯眙县)尉。

后去职,隐居于鄂渚(今湖北东南)一带。

一生仕途很不得志,却颇具诗名。

殷璠编《河岳英灵集》就将常建列为首位,评价很高。

他长于五言,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意境清远,风格淡泊,造语警拔,构思精妙。

同时,边塞诗也颇有成就。

有《常建集》。

 

刘方平简介

刘方平,唐代诗人。

河南洛阳人。

天宝前期曾应进士试,未考取,从此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与皇甫冉为诗友,为萧颖士赏识。

工诗,善画山水。

其诗多咏物写景之作,尤擅绝句,思想内容较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寓情于景,意蕴无穷。

其《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杜荀鹤简介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

出身寒微,早得诗名,然屡试不第。

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为宣州节度使田頵幕僚。

入后梁,得后梁太祖(朱温)赏识,于开平元年(907)授翰林学士,迁主客员外郎,五日便卒。

其诗多讽时刺世之作,时人赞其诗多「壮言大语」,能使「贪夫廉,邪臣正」。

在艺术上,杜荀鹤专攻近体,尤长七律,不重辞藻,善用白描手法,诗风质朴自然,明快有力,后人称之为「杜荀鹤体」。

曾自编《唐风集》三卷,录诗三百余首。

王勃简介

王勃(650─676),初唐诗人。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

祖父王通是著名学者。

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据传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之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

当时诸王中斗鸡之风盛行,王勃戏作《檄周王鸡》一文加以嘲讽。

周王就是唐高宗的儿子、后来的中宗李显。

唐高宗李治恼恨王勃「大不敬」,就将他逐出王府;王勃因此得以漫游蜀中,曾一度任虢州参军;后来又因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

其父王福畴因受王勃牵连,也从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令。

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死。

年仅二十七。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史称「初唐四杰」。

他们都力求革新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齐梁宫体诗风,拓宽诗歌题材,表现积极进取、健康昂扬的精神,抒发政治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由于他们在革新齐梁诗风和促进五律渐趋成熟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因此杜甫有「王杨卢骆当时体」的赞誉。

王勃的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他的诗大都对仗工整,上下蝉联,但有些诗篇仍「浮躁炫露」,流于浮艳,没有彻底摆脱六朝辞藻华丽绮靡的诗风。

卢照邻简介

卢照邻与王勃、杨炯和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卢照邻小的时候非常聪明,获得赏识,获得提升,一直到都尉。

但他患了“风疾”(可能是小儿麻),因此不得不退职,孙思邈曾悉心为他调治,照邻问曰:“高医愈疾,奈何?”思邈答:“天有四时五行,寒暑迭居,和为雨,怒为风,凝为雨霜,张为虹霓,天常数也。

人之四支五藏,一觉一寐,吐纳往来,流为荣卫,章为气色,发为音声,人常数也。

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所同也。

……”虽然他还试图做门客,但后来他的病越来越严重,双脚萎缩,一只手也残废了。

他买了几十亩地来养老,但终因疾病的痛苦,决定与亲属道别,投颍水自杀。

由于卢照邻投江自尽的同一年,他的师父孙思邈逝世,于是也有人认为,卢照邻是为了追随他的师傅而去的。

卢照邻擅长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意境清迥,明代胡震亨说“领韵疏拔,时有一往任笔,不拘整对之意”(《唐音癸签》),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乃千古名句。

作品有《卢升之集》七卷和《幽懮子集》七卷,《全唐诗》收其诗二卷,傅璇琮著有《卢照邻杨炯简谱》。

卢照邻年少时,从曹宪、王义方受小学及经史,博学能文。